關於陳關文
畢業於政大 104 級廣告系、NYU Tisch School of the Arts ITP
現職紐約新創工作,專注於互動媒體和技術應用
近期作品:《Ready?》、《BOBA》
「設計師的開始」
大一因為擔任畢展志工,激發了陳關文學長對設計的熱情和興趣,而數位平台正是他在這個階段裡能獲取設計知識最便捷的途徑,平台裡豐富的設計軟體課程,補足很多課堂上的知識盲區,對學長現從事的行業助益匪淺。
讓學長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平台工作坊當講師的經驗,透過教導他人來強化自己的知識,不僅機會難得,也帶來十足的學習效果。「當你可以把你的想法變成一句話,流暢地講出來的時候,才表示這件事情在你的腦中已經有深刻的印象,所以你才能轉化成知識再丟出去。」
當初面對畢業後的發展,學長並非一開始就拿定主意到美國就讀研究所。原先他在出國交換與就讀研究所間猶豫,後來轉念一想:「如果真的要出國的話,為什麼就不直接出去多念一個學位?」學長便下定決心,申請美國的研究所。此外,身為廣告系的學生,並非與設計領域有直接的接觸,因此學長也希望透過就讀設計相關的研究所,開闢未來的設計師之路。
「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我定位」
談起台美教育的經驗,學長特別強調,我們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,並以此為中心訓練自己發表意見的能力。研究所課程中,由於班級人數少,相對下來更注重每個人的作品,因此,如何在來自不同領域、不同性格的班級環境下,找到自己的獨特之處,並將自己的作品想法表露出來,更顯得重要。學長也提及,在國外會感受到有些人非常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故事、展露內心的想法,這是他在政大較少遇見的情況。
對於其他正規劃留學的同學們,學長認為首要任務是需釐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,不要只是糊里糊塗地跟隨他人腳步;選擇學校方面,學長建議可以參考各學系的成果展,不同的學校會有不同的風格和關注點,藉此找到契合的系所。若已清楚自己未來方向和希望從事的產業的同學,可以往該領域的職場去探索,學長特別推薦可從 LinkedIn 上查看自己心中所望的公司的員工來歷,藉此了解這些公司喜歡雇用哪些學校畢業,或是哪些類型的人。
尋找自我定位也是面對 AI 時代的萬用解答,從事創意產業更是如此。「我自己的話,會説我是一個擅長做 Marketing 的設計師,那就是我在這個市場上面的定位。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定位,因此改變他們所需要學習或精進的技能。」知道自己的定位、自己需要的工具或手段並加以精進,才是這個世代的生存之道。
「設計就是說好故事」
不同於大部分就讀藝術大學的設計師,學長認為傳播學院的訓練影響他做設計的概念,也讓他更知道自己對設計有興趣的理由。「我很喜歡説故事,然後我覺得設計是我最後決定要説故事的方法。」儘管並非本意,但傳院的學習經驗卻成為學長的設計之路上不可或缺的佐料。
不只如此,提案能力是學長認為就讀廣告系最大的收穫。課程中學長反覆聆聽不同同學及自己的提案,透過一次次的經驗堆疊,學習說話的藝術,感受如何講話聽眾會覺得生動?如何呈現大家會願意往下聽?對學長來說,提案本身就是一個說故事的過程,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自己的作品,是有傳播背景的學長相對行業裡其他人的優勢,當把一個提案講好,便能有效地奠基出成功的設計。
「設計經驗談」
在設計上有卓越表現的學長,也不吝給想往設計發展的同學一些建議:
1. 一定要培養好基本功
基本功的差異很容易被看出來,這也是學長在平台裡得到的一部分體悟。在平台服務的期間,有位前輩時常提醒他要學會使用設計軟體的快捷鍵,藉此加強效率,當時覺得嘮叨的小建議,學長卻在真正從業後親身感受到這些基本功的重要性,對軟體操作的熟悉度、製圖的效率都直接地反映設計師的專業度。
2. 培養包裝和行銷自己的能力
作品的呈現也是設計的一部分,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,虛有其表的誇大包裝容易被看破手腳,而不經雕琢的好設計卻也入不了觀眾的眼。學長推薦想進入設計產業的同學可先學習接案子,如何溝通客戶需求、商討合理的價格,都是要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培養起來的經驗。
3. 找到自我定位,與 AI 共處
談起 AI 技術的發展,學長肯定它為工作帶來莫大的幫助,每個人都必須學著怎麼去使用它、跟它共處,怎麼樣跟上這個趨勢,但在這之中,仍要保有自我意識。「各式各樣的軟體,你可以決定怎麼樣去使用或是不使用他,但優先找到自己的定位,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。」我們須注意不要在 AI 時代迷失自我,設計作品倘若缺乏設計師的核心想法,再怎麼華麗的視覺依然缺乏靈魂,無法打動人心。
如同學長一再強調的,我們該去探索自己的定位,在這個流量當道的時代裡站穩自己的步伐,培養基本的技能、學習包裝和提案、學習與新技術共處,各種課題考驗著設計行業的眾人,藉著自身能力保持處變不驚,以產出更好的作品。